傳記 歷史/時代
2025 實體出版
本作品描述傳聞中的臺灣第一女建築師、新臺幣百元鈔幣面上「陽明山中山樓」的建築師--修澤蘭。故事始於她在抗日戰火中跋山涉水到重慶就讀中央大學建築工程系,於國共內戰混亂之際,1949年渡海到臺灣鐵路管理局參與全臺鐵道復原建設,26歲的她於1951年奉命設計興建板橋火車站,自此享譽「第一女工程師」。她與夫婿傅積寬工程師自1955年4月起成立「澤群建築師事務所」,半世紀以來的作品涵蓋住宅、教育設施與公共建築,包括:日月潭教師會館、景美女中校園、衛道中學聖堂、陽明山中山樓等。她在關懷社會與環境發展下,運用現代粗獷兼表現主義內涵的設計手法──以結構性曲面與工法,形塑空間內與外的流動氛圍──為臺灣帶來獨具律動特色的建築地景。然而,在職涯高峰之際卻因花園新城開發受阻,同時家庭遭遇白色恐怖困境,人生瞬間籠罩烏雲,她的傳奇消失於島嶼地平線...
本書總編策畫人 : 許麗玉,美國耶魯大學建築碩士,曾任台灣女建築家學會首屆理事長,著有《末年:戰後台灣現代建築與移植現代性》。本書出版單位 : 台灣女建築家學會Women in Architecture Taiwan (WAT),2018年成立宗旨為看見她的歷史(Her story)、聽見她的聲音(Her voice)、支持她的堅毅(Her persistence)──以記錄台灣的女建築家歷史,促進歷史平權;以尊重多元化的建築環境,回歸人與環境的關懷,推動空間賦權及永續工藝發展。(官網 : www.wataiwan.org)
《島嶼煉石記 : 修澤蘭.建築山河 》聚焦於修澤蘭建築師的動盪人生與獨具風格的建築作品,本書以類歷史小說的敘事方式,在大歷史洪流的沿岸擺放美麗的緣石,引領讀者回溯時代地景。雖然建築師的圖說與建築作品終究難免灰飛煙滅,但我們堅信書寫「她」在島嶼建築的關鍵價值是讓公眾知曉與傳述。 以臺灣女性建築師為文本的《島嶼煉石記》系列出版,源自臺灣博物館文教基金會與台灣女建築家學會合作的「看見臺灣社會轉型時刻的女性建築家」計畫。本系列初版三書分別聚焦於三位關鍵活躍於二戰後的女性建築師──修澤蘭(1925–2016)、王秋華(1925–2021)與王秀蓮(1929–2023)。透過她們的生命故事,回顧1950至1980年代臺灣社會的轉型時刻,一代人對於建築的貢獻與深刻思考;並窺見三位女建築師如何在傳統與現代之間尋找平衡,在島嶼特有的文化背景下,塑造出獨具特色的建築風貌。